居家提要求

 公司动态     |      2022-12-05 09:13:50    |      Smart ABA

1.gif

Mand

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中,家庭和学校占据了他们绝大部分的时间,加之疫情的反复波动,被迫居家的时间更是大大增多。那么,在居家期间,家长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对小朋友的学习内容进行泛化维持呢?今天,我们选择了一项学习内容作为案例给大家讲解,那就是:居家提要求。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斯金纳,在所著作的《语言行为》这本书中,对“语言操作”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在所有的语言操作中,最核心的内容有三部分,分别是:提要求(Mand)、命名(Tact)和互动语言(Intraverbal)。


那么,什么是提要求?


提要求的前因是有动机控制的,是说者有需要的。提要求是儿童在成长中掌握的语言行为这个行为可以让儿童得到想要的东西(例如:想要蓝莓、想要玩球、想要喝水、想要芭比娃娃等移除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例如:不要看书、不要香蕉、不喜欢吃青菜等)。在语言行为中,如果说者表达出了自己的需要或动机,这个行为就属于“提要求”


动机操作→反应→指定的强化物


提要求特别的地方在于它是对说者有利益的语言操作,提出要求,得到指定的强化物,其他的语言操作无法带给说者这样的处。










  情境练习

如何在在自然情境下进行提要求练习呢?举个例子来说:


例如小朋友具有能够使用完整句进行描述的能力,学校近期的教学目标是使用礼貌用语进行提要求。当小朋友在家时,小朋友看到面包,想要吃面包,这时,家长可以将面包拿到较高的地方或放得较远,等待小朋友向家长请求帮助提要求说:“请帮我拿面包、请给我面包”,以此创造生活情境进行练习。久而久之,小朋友习惯了在拿不到物品的情况下主动向家长进行求助,以此帮助小朋友在生活中的不同场景或情境下泛化维持学习的内容。


考虑到小朋友们的个体差异性,提要求的句式可以根据小朋友们的能力选择是长句提要求还是短句提要求;是一句话提要求还是多句话提要求。



在情境练习中可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家长可以利用生活场景进行创设,在自然情境中不断创造提要求练习,既不耽误家长的计划,又能在生活场景中让孩子得到泛化练习。


其次,家长可以尽量避免完全的辅助,可以适量给予语言提示让小朋友进行提要求,例如:当小朋友想要喝水时,小朋友说:“水”,家长可以少量的语言提示说:“请…”,让小朋友自己说:“请给我水”。以此来锻炼小朋友自发性的进行提要求,让小朋友独立,使小朋友有成就感。


最后,家长要耐心等待,不对小朋友的提需求语言进行催促,要积极正向引导,鼓励小朋友独立表达。



社交互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互动能促进孩子融入群体当中。提要求对于社交互动来说很重要。小朋友在感兴趣的互动中进行提要求,不仅能提升提要求的能力,还能更好地融入群体。


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看到其他同伴在看书,会走过去说:“我也想看书,我们可以一起看吗?”这就是社交互动中的提要求。


家长可以寻找小朋友感兴趣的东西和事物,并与小朋友进行互动交流。家长可以观察小朋友经常触碰的东西或通过小朋友的某个兴趣点拓展兴趣。在互动时,应多以好的氛围和夸张的表情与语气互动,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举个例子来说:


人物:小A(有使用完整句进行描述的能力,喜欢玩抽木棍的游戏。)


游戏玩法:不同粗细的三种颜色木棍套入圆环中伫立在桌面上,轮流掷骰子,掷出什么颜色就抽走什么颜色的木棍,谁先将伫立在桌面上的木棍抽倒谁就输。


互动练习:在家中,家长可以一起和小A 玩抽木棍的游戏。玩游戏时,家长可以锻炼小A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小A描述一下游戏规则。在玩游戏的环节,家长抽木棍,木棍抽走没倒,家长可以用夸张的表情和语气表示惊喜:“哇!木棍没有倒!”。当到小A 抽木棍时,家长可以不给小A骰子并对小A说:“该轮到到你啦”。小A需要骰子来掷颜色,这时,小A需要提要求说:“你可以给我骰子吗?”或“请给我骰子”才可以获得骰子掷颜色。这就创造了一个与家长互动情境下的提要求。当游戏结束后小A想要继续玩,家长需要耐心等待小A自己提要求说:“再来一次好吗?”或“我还想玩”等等,这些都是互动下的提要求。


通过交流沟通,家长与小朋友进行互动,在互动中让小朋友进行提要求,促进小朋友提要求能力的进步与情感交流。同时,小朋友也可以在互动中获得语言与认知等不同方面的进步。     


在与小朋友互动交流时,家长应不怕困难与失败,不因失败而气馁,而是寻找一切机会进行互动创造机会让小朋友进行交流并提要求。同时,家长也应不逼迫孩子沟通社交,要保持心态,有足够的耐心让小朋友融入群体当中。


动机操作


众所周知,提要求的前提是要有动机控制,举例来说,因为口渴了,所以会要求要喝水。因此,在居家期间,家长在进行言语干预时,要找到小朋友的动机。在自然情境中,家长可以自发性的创造动机。举例来说:


M很喜欢玩小汽车,当小M居家时,家长可以在小M学习前避免其接触小汽车或减少给小M玩小汽车的时间和频率,使其对玩具的动机匮乏。当小M开始学习并完成了一定的学习任务后,家长拿出小汽车不直接给予,小M看到小汽车后需要提要求才可以拿到小汽车。


这种让小朋友提需求的自然情境,只要掌握日常生活中小朋友的能力与细节,就可以很好地创造出来,让小朋友学习和锻炼。同时,我们在用强化物改变行为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小朋友对强化物的匮乏动机,这样强化物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效用。慢慢地,小朋友能够通过正确恰当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要求以此来替代不恰当的行为提要求。


小朋友们提要求的方式和方法多样化,家长们可以利用现有的环境创造情境让自己是“被需要”的,通过多种情境让小朋友进行提要求,以此来帮助小朋友在不同的情下泛化维持。




END

了解更多

 






如果大家有任何问题

               欢迎预约咨询

             我们在可睿儿等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