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小H的授课老师之一刘老师在19年年底记录分享的事情:

小H的发音越来越多了,
每天的交互式对话的回合数变得多起来,
对话的内容也有意思起来。
情境一
情景二

情境三
小H的仿说命名进步越来越快,
已经开始进行认知类名词绘本仿说啦。
我:“青蛙”
小H: “青蛙”
我:“你说的太好了,青蛙呱呱叫。”
我:“青蛙怎么叫?”
小H: “呱呱”
我跟小H这样你来我往,
一个小绘本不知不觉讲完了。
小H努力地发出各种非叠音的名词,
不但清晰度越来越棒,
而且没有任何行为问题,
这课堂的流畅度着实让我们倍感舒适。
末了,给了小H玩具强化物后,
我一边叨咕叨,
一边跟往常一样记录数据
“你真厉害呀,一本书读完了,
看看我们帅哥说了多少物品呀。”
我:“1,2,3,4…….11”
小H: “12”
啊?哪里出来的接数?
抬头一看,小H盯着我的眼睛,仿佛在说你继续啊。
我:13
小H: 14
我:5,16,17
小H: 18
我勒个天!
我的小H竟然会发音清晰地唱数!
而妈妈说在家从未有过和教过!
你果然是这条街上帅帅的仔!
让这样的互相正强化来的更多一些吧!
HH现在不仅喜欢上了绘本,而且可以独立提出和绘本相关的一些请求,比如当老师结束一本书后,他还意犹未尽,会说“蛙,蛙”(表达自己还想看青蛙的那一页。独立提需求也出来了有没有!),当老师翻到后,特别开心,自己指着青蛙的图片,看着老师说,“蛙!”那么漂亮的独立主动分享,还配上了再恰当不过的眼神,老师们差点激动地抱头痛哭!